分类: 转载文章

  • 你尽力了吗 —小四 (转载)

    发信人: cloudsky (小四),

    信区: Security

    标 题: 你尽力了吗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Mon Apr 17 19:52:54 2000), 站内信件

    很多人问如何入门如何入门,我却不知道要问的是入什么门。很少把某些好文章耐心 从头看完,我这次就深有体会。比如袁哥的sniffer原理,一直以为自己对sniffer原 理很清楚的,所以也就不曾仔细看过袁哥的这篇。后来有天晚上和袁哥讨论,如何通 过端口读写直接获取mac地址,为什么antisniff可以获得真正的mac地址,而不受更 改mac地址技术的影响,如何在linux下获得真正的mac地址。我一直对linux下的端口 读写心存疑虑,总觉得在保护模式下的端口都做了内存映象等等。结果袁哥问了我一 句,你仔细看我写的文章没有,我楞,最近因为要印刷月刊,我整理以前的很多文档, 被迫认真过滤它们,才发现袁哥的文章让我又有新认识。再后来整理到tt的几篇缓冲 区溢出的,尤其是上面的关于Solaris可装载内核模块,那就更觉得惭愧了。以前说 书非借不能读,现在是文章留在硬盘上却不读。其实本版已经很多经典文章了,也推 荐了不少经典书籍了,有几个好好看过呢。W.Richard.Stevens的UNP我算是认真看过 加了不少旁注,APUE就没有那么认真了,而卷II的一半认真看过,写过读书笔记,卷 III就没有看一页。道格拉斯的卷I、卷III是认真看过几遍,卷II就只断续看过。而 很多技术文章,如果搞到手了就懒得再看,却不知道这浪费了多少资源,忽略了多少 资源。BBS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吗?rain说不是的,我说也不是的。不过这里能开 阔人的视野,能得到对大方向的指引,足够了。我一直都希望大家从这里学到的不是 技术本身,而是学习方法和一种不再狂热的淡然。很多技术,明天就会过时,如果你 掌握的是学习方法,那你还有下一个机会,如果你掌握的仅仅是这个技术本身,你就 没有机会了。其实我对系统安全是真不懂,因为我一直都喜欢看程序写程序却不喜欢 也没有能力攻击谁谁的主机/站点。我所能在这里做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方向,一种 让你的狂热归于淡然的说教。如果你连<<Windows NT设备驱动程序编写>>、<<win9x系 统编程>>都没有看过,却要写个什么隐藏自己的木马,搞笑。如果你看都不看汇编语 言,偏要问exploit code的原理,那我无法回答也不想回答你。总有人责问,要讨个 说法纭纭,说什么提问却没有回答。不回答已经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了,至少没有回你 一句,看书去,对不对,至少没有扰乱版面让你生闷气。Unix的man手册你要都看完了, 想不会Unix都不行了。微软的MSDN、Platform SDK DOC你要看完了,你想把Win编程想 象得稍微困难点都找不到理由。还是那句话,一个程序员做到W.Richard.Stevens那个 份上,做到逝世后还能叫全世界的顶级hacker们专门著文怀念,但生前却不曾著文攻 击,想想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那是一份什么样的淡然。我们可以大肆讨论技 术问题,可以就技术问题进行激烈的卓有成效的讨论,却无意进行基础知识、资源信 息的版面重复。我刚在前面贴了一堆isbase的文章,开头就是主页标识,却在后面立 刻问什么主页在哪里?前面刚刚讨论过如何修改mac地址,后面马上又来一个,前后 相差不过3篇文章。选择沉默已经是很多朋友忍耐力的优异表现了。 这次sztcww问的关于socket号为什么选择4而不是3,就很有专业精神,虽然我也不清 楚,但这样的问题我就乐意代他请教tt本人,至少他认真看了文章研究过代码,而不 是盲目地发问。如此讨论问题的同时,大家都可以提高。谁都乐意参与讨论这种问题。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举一反三的。vertex的lids,被packetstorm天天追踪更新,你要是 看了THC的那三篇,觉得理解一个就理解了一堆,都是内核模块上的手脚。你不看你怎 么知道。我不想在这里陷入具体技术问题的讨论中去,你要是觉得该做点什么了,就 自己去看自己去找。没有什么人摆什么架子,也没有什么人生来就是干这个的。你自 己问自己,尽力了吗?

    ———————————————–

    我问飘逝的风:来迟了? 风感慨:是的,他们已经宣战。

    我问苏醒的大地:还有希望么? 大地揉了揉眼睛:还有,还有无数代的少年。

    我问长空中的英魂:你们相信? 英魂带着笑意离去:相信,希望还在。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203.207.226.124] 2018-12-26 13:27

    scz 后补: 我在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BBS的Security版做过版主,2000年在该版以抱怨的语 气吐槽当时版面上一些现象,就是这篇《你尽力了吗》。文中技术名词早己过时,但 文中精神仍然广谱适用,尤其是这句:

    很多技术,明天就会过时,如果你掌握的是学习方法,那你还有下一个机会,如 果你掌握的仅仅是这个技术本身,你就没有机会了。 文中提到几人:

    yuange(袁仁广) 当时在绿盟科技,此刻在腾讯

    rain(刘春华) 此刻是杰思安全创始人

    sztcww(王伟) 当时在川大,此刻在阿里,他后来更有名的ID是alert7 tt(左磊) 仍在绿盟科技,他另有一个广为人知的ID是warning3(w3)

    vertex(谢华刚) 当时在中科院,此刻在湾区PaloAlto,就是你们常说的平底锅 当年还做过水木清华及华南木棉Security版的版主,那是中国网络安全的新石器时代, 也是CERNET黄金时代的尾声。再往前说,还做过水木清华Java版及白云黄鹤Heart版 版主。

    在CERNET及MUD年代,我用过的ID有:

    scz(沈沉舟)

    cloudsky(轩辕明月)

    hellguard(冥河摆渡人)

    bluestar(晨曦·北斗七星)

    一些小八卦,纯回忆。

  • 为什么写作 —-tombkeeper (转载)

    1.

    前阵子一位记者问我为什么写东西。我说沟通是群居动物的内在需要。又问我难道生活中找不到人沟通吗。我说生活很小,世界很大。

    互联网之伟大,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和整个世界的信息流建立联系。在互联网之前,印刷术或多或少地担负了这个使命,让孤独的灵魂有机会找到共鸣者。

    我见过有人表达对某作家叙事方式的憎恶,又或是对某作家语气的讨厌。而我读到他们的作品时,却有老友重逢的激动。我完全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说话。我想说些什么时,常常发现也只能那样说话。

    那些原本也许会怀疑自己是怪物的人,现在可以哈哈一笑,掩卷释然。

    2.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乍看像是出自雨果、大仲马这类十九世纪欧洲作家的笔下。但其实是范仲淹写的。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 如果一碰就卷刃,算什么神剑?
    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如果一烧就变质,算什么宝玉?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可高呼而死,也不要沉默偷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 为什么不学粮仓里的老鼠呢?
    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何必讲什么道义,吃饱饭不就好了?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 然而粮仓空了的时候,又能去哪里?
    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为什么不学荒城下打洞的狐狸呢?
    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何必讲什么道义,有地方住不就好了?
    城苟圯兮,吾将畴依!// 然而城墙倒塌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3.

    我常建议支持我观点的朋友不要在评论里和反对者辩论。因为把时间用来和众人分享想法是更有效的利用方式。在评论中辩论当然不是不可以,如果有人愿意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反对者身上,并且是为了一个可能性极其渺茫的目标,即:说服对方,我认为这是非常慷慨的,我常常做不到如此慷慨。

    4.

    不同类的人之间是无法相互理解的。所以光互联网还不行,必须互联网+。加什么呢?互联网+黑名单,加在一起,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当有人表达对我的叙事方式的憎恶时,我欣喜地意识到我也和我珍视的那些作家在同一个星球上了。所以说,茧房建筑技术,才是人类最终获得自由的唯一指望。
    刚才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万磁王能不能打得过御坂美琴?结果发现已经有人讨论过了。这就是互联网的伟大。
  • The Hammer and the Anvil

    I am the blacksmith, the hammer and the anvil,
    Forging the weapons of war at the king’s behest.
    The gods of war demand their tribute,
    But I must not neglect my work, lest all be lost.

    For want of a nail the shoe was lost,
    For want of a shoe the horse was lost,
    For want of a horse the rider was lost,
    For want of a rider the battle was lost,
    For want of a battle the kingdom was lost,
    And all for the want of a horseshoe nail.

  • 我为什么写blog (转载)

    ——-by tombkeeper (TK教主)

    2010 年 1 月 17 日

    前阵子 benjurry 再一次提醒我:有好几个月没有真正写一篇 Blog 了。他不知道的是,我正在又一次戒 Blog。

    就像很多人戒烟戒酒一样,我也多次戒 Blog。从现在仍在写来看,显然暂时是都失败了。

    我为什么要戒 Blog 呢?在一个有两千年文字狱传统的国家,写字是一件风险不确定的事。那些清洁摩天大楼的工人,虽然整天都在冒险,然而为了挣钱养家,不得已而为之。而我并不指望 Blog 挣钱吃饭,并无不得已之处。从利害算计上说,戒 Blog 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我为什么要写 Blog 呢?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登山攀岩,这并不能挣钱养家,甚至还要花不少钱,然而人们仍然愿意以身犯险。这是因为有些人觉得,人生应当如此,生活需要吃饱了撑的。刘勰说“蚌病成珠”,韩愈说“物不平则鸣”,大概就是我写 Blog 的原因。

    我从事的并不是“越多人知道我越好”的那些类工作。Blog 对我而言,非但不能赚钱,甚至都不是一个赚钱的辅助工具。所以我也没有尽可能扩大读者群的强烈愿望。事实上,我有时候还会刻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譬如,经常使用一些过于书面化的语言,大段引用文言,使用一些晦涩的表述方法,以使文章产生选择性的可读性降低。

    我写 Blog 更不指望说服别人,让原本有着另一想法的人接受我的观点。事实上,如果一个成年人的思想仍能轻易被一篇文章所改变,读了 A 便赞同A,读了 B 便赞同 B,那么,这样的思想,也是不值得去改变的。对于持不同意见的朋友,如果能够放开思想,把我的观点作为一种可能性加以思考,我就很高兴了。

    每当我犹豫要不要就某事写篇 Blog 的时候,常常会想:世上能访问互联网,又能阅读中文的数亿人中,必有人也是如我这般想的。这些人若能凑巧看到这篇 Blog,该是多么欣慰。

  • 自学建议(转载)

    —by Fenng

    一般而言,自学,应该先掌握一个大体上的知识概览。然后是技能框架,剩下的细节(实践),一点点的自己去填补。如果一开始追求实践,不把整体的基础夯实,那么,很难走向下一个层级。

    希望对你有用(等我有时间的话,我会再补充一些内容)。

    提到的书,我做了一个豆列:

    www.douban.com/doulist/1159…

    每本书在豆瓣搜一下,看底下的评价和相关的图书。基本上就一点点发散开来,慢慢的就有了粗略的概要。

  • 读者问答 (转载)

    —by 和菜头

    菜头大叔,您好!

    我是广东某高校的学生,我今年大二。今天我偶然看到和菜头您的这篇博客,我不得不说,我的确是您说的那类没出息的人。我觉得您这样说我不公平。

    第一,你说找不到黄网是因为能力不足反映出的意愿不足,别的女生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确对性没有太大好奇,因为从小生 活在比较正常的家庭环境,也并没有接触过什么黄色录像或者报刊杂志,我总觉得性是美好的,是因为爱而来的,我很不理解一些男生为了性而性。而且,到目前为 止,我也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产生过所谓的性冲动。

    但如果您说我没有男朋友,其实不是,我有一个大一开始交往的男朋友,他在别的学校,比我大一岁。他之前也交过女朋友,但我没有问过他们的 关系到哪一步了。我们一起出去的时候,有时候他会想要拉拉我的手,亲亲我,我都很不习惯。我不是不喜欢他,只是纯粹的,我不习惯和别人有肢体接触,当然因 为他是我的男朋友,我还是会接受。但他有时候更过分,还会要求我给他。这样我就很不明白,我觉得谈恋爱并不代表着这样,我向他说明过这个理由,但他说随便 问个人,都会说谈恋爱这样的事情很正常,还有的人会同居!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的社会怎么变成这样啊!反正可能是由于我和别人不太一样吧,我还是坚持觉得 这种事情是结婚以后才能有的。

    再来,就是您说找不到黄网的人都是创造不出新鲜玩意,发表新鲜见解的人。我觉得您说的不对。您的意思是能创新的人就能找到黄网,反过来说 就是找到黄网是创新的人的必要素质。但以下是我的例证:首先,可能是我对黄网没有任何兴趣,所以我从来没有找过,我刚刚试图寻找了一下,并没有像留言里那 些人说的那样有视频,我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一些泳装、裸体等跟黄色沾边的图片。通过几个门户网站点击进入的也多数是一些广告页面,或者一些付费的语 音。这样看来,我也是您所说的找不到黄网的一帮人中的一名。

    既然如此,按照您的推断,我就是应该是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人,但实际上我在初中高中时期,都拿到了全市中学生科技论文一等奖。可能您又要 说我动手能力不强,但实际上,相对于我的同学,那些自行车坏了就会哇哇乱叫的女生来说,我曾经修好过我们宿舍的门窗,桌子,收音机,我在家还换过保险丝。 因此,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缺乏创造力和没有动手能力的人。我只是对黄网和性这种东西没有十足的兴趣和寻找他们的动力罢了。

    PS 本来想向您树洞投递,但找了半天实在没找到树洞地址,可能我天生就对在网络上寻找东西欠缺敏感度。但还是建议以后能放在明显一点的位置好吗?

    此致敬礼!

    回答:

    ringo同学,老实说,您的留言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很久没有在网上看到这么让人开怀大笑的内容了。当我看到你那句“从小生活在比较正常的 家庭环境”时,当场就连连喷茶。如果我们把爱情视为一种精神上的高阶活动的话,那么性由于从属于物种的繁衍本能,它就和动物性有直接关联。考虑到这一层因 素,“性是美好的”就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而是对应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而根据你的叙述,你大概是读纯爱小说太多,以至于以为只有一种模式,你所理解的 “美好”,并非大家所理解的那种美好。按照你的路数下来,一种正常家庭环境里成长出来的美好的性,大概男女主人公只能隔着十米运气,彼此用眼神神交,就可 以High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程度。

    我建议你去阅读一下王小波的小说,看一下《感官世界》一类的影片,或许你能够明白性的表现方式有时候相当凶暴,不都是用玫瑰花瓣蘸了香水 往对方身上抹,会有撕咬、搏斗、窒息甚至巨大的痛苦。而从人世的观察所得,大部分的性爱无论是美好也罢,卑下也好,都伴随着控制权的激烈争夺。你不过是生 活在真实世界之外的人造桃花源里,受到对知识禁制的保护,因而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的小白痴而已。所以,你有勇气否认这个世界的复杂多变,甚至可以否则它的 黑暗一面,睁着天真的大眼睛谈论什么美好的性。你只知道巧克力玫瑰花,拉手拥抱接吻是爱,却不知道咆哮、攻击、相互伤害也是一种表现形式,甚至杀死对方也 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

    感谢上帝让你“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产生过所谓的性冲动”,你都不知道你所谈论的东西为何物,你又如何判断它有没有呢?

    其次,鉴于你在读大二,又是女生,所以有些狠话我就不想说了。不过,麻烦你去勉强修一下论证中必要的逻辑。我说连黄网都找不到上不了,就别 指望还能创造点什么新鲜玩意。谁告诉你就它等价于“找到黄网是创新的人的必要素质”?命题变换,不是你写一句“你的意思是”,“反过来说”就能完成的。论 证要那么容易,你现在应该是全职教授了,因为只要使用这两个法宝,你可以得出任何你想要的结论。

    再次,我不觉得你拿到的证书能证明任何东西,更不认同你能换个保险丝就叫有动手能力。一张破纸就能证明你有创造力的话,拿博士后文凭的岂不是可以要求直接进政治局?换个保险丝都能称之为动手能力的话,那我是不是应该为你能够自己吃饭而表扬你?

    最后,在每一篇【树洞】的开头第一句,我都会写上“网友XX来信说”,或者“XX网友留言说”,它们已经很清晰的指示了投递的方式。同时, 在我的Blog的右侧sidebar里,有专门的联系方式条目。我不知道还需要再怎样醒目一点,好让你这样有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同学更容易地找到。老天爷! 这已经是最简化版本的两栏式Blog,不成我需要把头图都换成投递地址?

    在我的任意一个Blog页面里,只有不超过20个的标识,对应不同的信息组织模式。你在这20个标识里都找不到你所需要的资讯,我自然也 不能指望你在网络上通过引擎、关键词以及URL找到某一类被限制的信息。我认为这就是个人能力问题,而且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能力问题。你觉得我真是在谈黄 网?我真对你的力必多水平有兴趣?不,我对受禁制的知识和信息有兴趣,我对人如何获取它们有兴趣,我对一个人如何突破障碍实现自我完善有兴趣。无论是这种 禁制来自外部,还是像你一样,来自你的自身。

    悲哀的是,你觉得我当真是在讨论黄网。更悲哀的是,你用自己的冰清玉洁作为你无能的借口。ringo同学,我个人挺喜欢“冰清玉洁”这个单词,别弄毁了它,以至于我以后每次想到这个单词,眼前就会浮现一张傻妞的脸。

    问好!

  • 虎皮青椒(转载)

    — by 和菜头

    问这个问题的人,你可曾想过一只青椒的寂寥?想它枯荣只在一岁之间,短暂的草本植物。 想它曾在露水中幻想明天,在蟋蟀的鸣叫中入睡。却被拽下枝条,扔进柳条编的框子,被送到陌生的菜市场。一双大手粗暴地抓起它来,随意扔到斑驳肮脏的秤盘里,于极轻慢的语气里被倒进廉价的塑料袋。在厨房的角落里被遗忘,在冰箱的黑暗中受尽冷遇。等待最后的那一天到来,人们甚至不肯提及它的名字,因为它不过是配菜。

    它在沙拉里跑过龙套,在披萨中扮演路人甲,最惨的是青椒炒肉了—它越是努力,人们骂得也就越是厉害,说这是肉炒青椒。毫无疑问,换了任何人躺在盘子里,也能从这个名字里听出明显的恶意和嘲讽。不错,这就是一只青椒,一个死跑龙套的,一个永远的餐桌配角。
    如果你不明白这份寂寥,那么你也永远看不懂曾志伟,看不懂埃德·哈里斯,不能理解一位万年配角的心情。你知道眼睁睁看着男主角一把抱住漂亮女主角,吻下去,吻下去,而你站在一边只能看着是什么感觉么?你知道人们把最慷慨的掌声献给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却半心半意地晃动手腕,希望最佳男配角的部分快点过去,甚至悍然切换成广告,站在舞台上会是怎样的一种心酸和苍凉?你不知道,所以,你不知道一份虎皮青椒对于一只青椒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只青椒来说,能够出演一部虎皮青椒,意味着一生中至高无上的荣誉。哪怕这道菜永远只能在普通餐馆那样的院线上映,它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一次,人们不再在意它是否榨出了丰美的汁液,甚至无需它继续展示翠绿的外形,更不会无视它的存在而讨论其他。人们眼里心里只有你,只有青椒,最多会要求来一点点醋,以消解它火热的激情。这一次,它不再是无名的“那个”,请叫出它的名字青椒,请大声叫出它的全名:虎皮青椒。因为,它是主演!除了青椒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存在。那是它的舞台,那是它的时刻,它就是世界之王!

    你觉得一只青椒会在意去哪里买虎皮这种无聊问题么?不,它像一个真正的大腕那样保持着矜持的沉默。而把这种解释性工作留给经纪人,也就是我,对公众作出解答。

    许多蠢货,这世界有许多蠢货,居然会想到虎皮青椒放糖的点子。你会在吃鱼翅的时候放咖喱么?你会在吃三文鱼的时候蘸白糖么?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做虎皮青椒最正宗的方法是用尖椒,而不是猥琐的灯笼辣,甚至是恶俗的柿子椒。柿子椒什么时候也敢称自己是辣椒了?记住了:它是水果!灯笼辣几时也敢穿虎皮了?看看它的身材相貌,武大郎也能穿虎皮裙么?

    唯有尖椒,才拥有流线型的身材和炽热的内心。在热油中忍受烙伤,带着一身老虎斑纹的刺青被端上桌子。盐味、酱油味和焦糊味混合,浑然天成辣椒的香味。用来开胃,用来下饭,再合适不过。如果再加上一点点醋,味道的丰富程度和一位老水手的一生相差无几。用虎皮青椒下饭,许多人吃到热泪盈眶。即便是在北京这样大而无当,人情冷漠的残酷所在,一份虎皮青椒也能让我们想起小镇里的童年,想起世间儿女,呼灯篱落,想起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饭。想起爸爸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青椒在流光中用自己生命的汁液在歌唱,它在塑料盘子里歌唱,在铁皮盘子里歌唱,在豁了边的白瓷盘子里歌唱。民工听过,市民听过,白领也听过。

    世界上没有不好吃的虎皮青椒,在每一次青椒可以担纲主演的机会里,它从未失败过。

  • 连个黄网都找不到你还能干点什么(转载)

    — by 和菜头

    两周前,在前往深圳黄田机场的路上,听司机先生讲那些嫖客的故事。说是一位客人上车,立即要求他直奔中国的性都东莞斯特丹。抵达东莞直接进桑拿房, 请司机在楼下等着。45分钟后,这位仁兄意气风发又略带疲惫地下楼,上车返回深圳。司机先生说:“这一趟的士费就要800块,就为了那半个小时。”言下之 意颇为客人觉得不值,我很不赞同司机先生的看法,但当时没有做任何反驳。

    生存和繁衍,这是任何生物种群最为顽固和强大的需求。自人类发明避孕套之后,繁衍已经不再是重点,性成为了一种娱乐。即便如此,它的驱动 力也依然异常强大。在我看来,力必多是否强劲有力,表征着生命力是否依然旺盛。如果这点心思都没有了,很难相信这个人还能做出点别的什么来。

    所以,我理解不了所谓“找不到黄网”是什么意思。找不到,说明力必多不够强大,不足以促使一个人产生各种必要的行动。同样的,连黄网都找 不到,连最强力和原始的驱动力都无法使得一个人产生行动,得到结果,那么我根本不相信这个人还能做点别的什么。除非,他无需上网满足这一部分需求,在现实 中已经拥有了足够的供给。

    我相信的确有许多人当真找不到黄网,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所以,他们用不了Twitter也就不用,看不了Youtube就不看,有天Gmail也无法访问了,他们可以写航空信。当然,你还会听到他们叫嚷说:我实在是没有方法呀!谁能教教我?

    没有人应该去教这种人,他们确实也不需要某些方法。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他们一定能找到通路。黄网也好,Twitter也罢,并不会真有多大 的障碍。因为这些人的人生中,早已经习惯了自行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不会坐等,也不会干嚎,而是挽起袖管,径直动手。这已经成为了人生的一种常态,遇见问 题,解决问题,不等不靠。所以,他们的欲望会被得到尊重,总能得到满足。真心寻求,哪怕是一个黄网,你总是能找到的。而且,这种找寻过程会上升为个人处世 的方法论,在其它事物上同样得到体现。

    一个连黄网都找不到的人,大概也就不能希望他可以创造出点什么新鲜玩意,发表什么新鲜见解。他们是最失败的填鸭学生,最失败的板凳员工, 需要在屁股上来上一烙铁,才能勉强往前挪动一小步。我丝毫不怀疑,他们没有多少活泛气,对于他们而言一天就是一世,所以天天雷同,世世如此。因为对人之大 欲,都是这样一种态度和行动力,那就别去奢望他们在其它小欲望,小任务,小目标上会有什么过人的表现。

    今天,找不到一个黄网,至少说明这个人缺乏一套方法论。寻找的过程中有障碍,找不到意味着没有克服困难的能力。而能力不足反应的是意愿不 足,一个人想钱想疯了,最后多少也能赚点骗点抢点,钱夹的皮革、银行的厚壁、保险箱的钢锁,都不会成为问题。最怕的是小孬,说不想也想,说想又懒得动弹, 那么这种人就应该交给老天,让天养活。什么时候老天慈悲,兴许会空降一个充气娃娃下凡,所有问题也都解决了。

    而对于那些一贯能够找到出路找到方法的人来说,能否访问黄网不是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意愿以及贯彻意愿的行动本身,使得他们能在这个世界上 强悍地活下去。如同一个个工兵,逢山铺路、遇水搭桥。十年二十年之后,各人所取得的进境因此而完全不同。百年之后,各人成就的一生会因此而大不相同。

    在墙外看到的风景,正应了那句话:相逢的人总能相逢。这无非是因为所有最终能够相逢的人都具备相同的人生态度,故而有相同的行动能力,最 终也就总能成为幸福的少数人。他们和自己作战,和不可能作战,这种人生态度如同无法阻遏的力必多一样,驱动他们走上前去,走到一起,走进风景。

    而那些连自己的欲望都无法尊重和实现的人,还能干点什么?

  • 我的无尽之路(转载)

    — by 和菜头

    几年前,当网易刚刚推出《梦幻西游》的时候,我们四个老朋友约了一起去打网游。在游戏里,老鬼庆叫鸳鸯蝴蝶扇,吕少叫逍遥吕少,晖晖叫吴霜剑,我还是叫和菜头。虽然出生地有不同,但是我们基本都在昆明开始念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家里能有钱供我们念大学,毕业以后都回到昆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打《梦幻西游》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已经结婚,日子细水长流。四个人中间,只有老鬼庆是自由人。他原来在一家效益很好的国企,和所有红火的国企一样,他的公司最后破产倒闭,注册新壳重新再来。在破产之前,他辞职创业,开了自己的公司。大家都很忙,所以在游戏里见面的时间反而多过喝茶的时间。曾经我们一度玩得很投入,每个人每个月为网易支付1000元人民币。而如果是大家见面吃饭,大概三个月都花不了那么多钱。世界已经在慢慢变化,但在当时我们懵然不觉。

    前天大家再次聚会,老鬼庆已经在江湖上飘了5年,晖晖辞职开网店已经满一年,我刚刚结束了十一年的国企生涯。现在,只有吕少一个人还是“有单位的”,玩《梦幻西游》时的比例刚好倒了过来。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小镇上的青年。小镇的生活安稳平静,一年到头风调雨顺,有吃不完的饭局喝不完的普洱打不完的麻将和唱不完的卡拉OK。打生下来开始,小镇就为我们安排好了一条笔直的人生路,从摇篮到坟墓,只要你不逾越规矩,那么就可以一直这么生活下去。念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然后老去。在这条路上,会安排几次小插曲,包括一场有惊无险的群架,一次无疾而终的爱情,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一段若有若无的婚外情。其余的日子白云缭绕,阳光灿烂,你可以慢慢买一套房子,一辆车子,轻车熟路地活着,就像最后可以用两个指头就能解开乳罩但是彼时心跳只有80次。

    纳税,而且爱国,为了岳父而学习象棋。读报,看《新闻联播》,觉得这小城和世界并不遥远。相信老婆是这市镇里最美的女人,相信孩子是那一年出生的孩子里最聪明的一个。用一个更大的电视换掉上一个,给自己的夏利车换上宝马的喇叭,每年出去旅游一次,回来告诉自己:还是这里最好。分析时政,分析市政府、区政府、单位的人事变动,等待升职等待加薪等待股市利好等待房价下跌等那个漂亮的女同事再次经过自己的办公室门口,做舍宾做有氧做瑜伽做户外周末去农家乐钓鱼骑马摘果沐浴桑拿一条龙服务仅需100元。然后就老了,面带威严地走在这城里,犹如退位的帝王再次驾临自己的王国。潜伏在各个小区里,种花种草种树,养猫养狗养金鱼,满意地看着孙儿跑来跑去,追着他/她喂饭,满心幸福但是装出无奈的样子叹息。

    我当然承认这是一种幸福,而且是安稳的幸福。只是它太确定无疑了,一眼就能望到头。只是它太好了,以至于很难真去过活。

    有一种人,不知道是因为DNA的变异还是前世的夙缘,总是无法安稳下来。他们的生命之流如同咆哮奔涌的大河,没有一刻能够停顿下来。在寂静无人的深夜里,无梦相扰的安睡中,心中也有猛兽会随时醒来,躁动不安,永无宁日。出于利益的计算,谁都知道现世界安稳是好的,谁都知道外面风高浪疾。可是,即便大海吞噬了无数人,而且每个人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也并不因此而减少了水手和海盗的数量。总有人会把自己置于风险、压力、变动之中,不可知犹如辣椒让人痛苦却又欲罢不能。所以,这种人宁可一次次把自己投入命运不可知的洪流,为的只是见到以前不曾见过的风景,哪怕因此而有无数辛苦遭逢也不愿意在确定无疑的生活里慢慢老去。别人在生活中可以下的赌注很多,这种人的赌注就是他自己。

    我花了十一年说服自己,我花了十一年装作是个正常人。而我却发现除了消耗自己有限的生命之外,一无所获。在我身边,有多少这样心有不甘但是又怯于举步的人,像是金丝笼里的金丝雀,一次次犹豫、挣扎、徘徊,又一次次从笼门口退回,站回饲料和饮水边。我还可以在这条反复挣扎的小路上往返27年,可以继续咒骂、抱怨27年。于是,我可以得到27年安稳但是绝对不快乐的日子,以及无数“想当年,如果我。。。”开头的句子。这又有什么必要?在这种人生里,唯一值得咒骂和抱怨的就是自己。如此选择,就应该如此承担。我并不是个勇敢的人,我也非常惧怕外面的水深波澜恶,我也担忧失去所有保障自力求生的艰难。但是相比之下,我更惧怕不变的生活,惧怕自己变成一个口沫横飞永远抱怨的糟老头子,我惧怕我自己拿到一张前往人世的门票却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我实在等不起了。

    投入命运熊熊火,不管得失怎么量。

    大学毕业5年,放弃了专业;大学毕业11年,放弃了职业、人脉、经验、福利、待遇。今天的我,和任何一个应届毕业生一样,两手空空,从头开始。和任何一个出走小镇青年一样,站在超级城市的门口,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有。但是,也正因为没有置办家业,没有娶妻生子,现在才可以轻身上路。安迪花了17年时间挖穿了肖申克监狱的墙,我花了11年2个月时间。安迪的墙是联邦政府建造的,而我的墙大半是我自己筑的。和自己博弈了11年,赢家是和菜头。

    在我面前是一条不可知的无尽之路,不知道它会引领我走向何方。但是,我已经感觉到自由清新的风,我看到了深不可测的蔚蓝。

    2008年,我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