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阵子一位记者问我为什么写东西。我说沟通是群居动物的内在需要。又问我难道生活中找不到人沟通吗。我说生活很小,世界很大。
互联网之伟大,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和整个世界的信息流建立联系。在互联网之前,印刷术或多或少地担负了这个使命,让孤独的灵魂有机会找到共鸣者。
我见过有人表达对某作家叙事方式的憎恶,又或是对某作家语气的讨厌。而我读到他们的作品时,却有老友重逢的激动。我完全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说话。我想说些什么时,常常发现也只能那样说话。
那些原本也许会怀疑自己是怪物的人,现在可以哈哈一笑,掩卷释然。
2.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乍看像是出自雨果、大仲马这类十九世纪欧洲作家的笔下。但其实是范仲淹写的。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 如果一碰就卷刃,算什么神剑?
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如果一烧就变质,算什么宝玉?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可高呼而死,也不要沉默偷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 为什么不学粮仓里的老鼠呢?
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何必讲什么道义,吃饱饭不就好了?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 然而粮仓空了的时候,又能去哪里?
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为什么不学荒城下打洞的狐狸呢?
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何必讲什么道义,有地方住不就好了?
城苟圯兮,吾将畴依!// 然而城墙倒塌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3.
我常建议支持我观点的朋友不要在评论里和反对者辩论。因为把时间用来和众人分享想法是更有效的利用方式。在评论中辩论当然不是不可以,如果有人愿意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反对者身上,并且是为了一个可能性极其渺茫的目标,即:说服对方,我认为这是非常慷慨的,我常常做不到如此慷慨。
4.